三人倒是想要现场观看,只是吴用却没敢给现场打炮。

虽然测试的几次都没问题,但这玩意,总体来说,印象中太容易把自己人搞死了。

所以管理也严格。

若非紧急情况与例行操演,调动炮手都是要朱千户亲自签批的。

很显然,朱七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,今日又没有安排例行操演打炮。

围着大炮的实物,三人虽然有些遗憾,但也是看得不亦乐乎。

茅坤看到这一排五六门大炮,一方面惊讶于幼军造炮的速度,另一方面,看着那么长的炮筒管身也知道,这炮与以往的那些废拉不堪的东西不可同日而语。

于是乎,顺着之前的操演记录,看了新式大炮的射程,高度对照表,差不多一种构建大炮战阵的思路涌现了出来。

为了记录下来思路,茅坤赶紧让吴用叫来书记官协助,一边记录去了。

郑若曾则干脆在一边跟炮手拉家常,问问都是怎么才稀里糊涂过来当炮手的。

要知道这可是个断子绝孙的工种,正常人没几个愿意来当炮手的。

因为一炸膛,那真是尸骨无存,是物理意义比凌迟处死还难以收尸那种。

说来也奇怪,这一波招炮手主要是比射箭,谁抛射的准头好,谁就过来。

大家一开始都不知道有这么回事,还拼命表现呢。

要不是看在炮手三倍工钱的份上,早连夜提桶跑路了。

但这半个月相处下来也习惯了,而且打炮的场面看着也威武,哪个男人看着打炮场景不心潮澎湃呢。

而蒋洲则在一边看炮兵阵地地图,炭笔、等高线地图,这玩意对于一个执着于搞地形情报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。

而且蒋洲,自己后面作为编辑先生,也会在《训练教程辑录》里面留名的,比如这三人,各写一部分。

而每部分都会有自己的配套编辑留名,等于自己啥也没干就留名三次。

这种能顺杆爬的好事,真的是平时求也求不来。

------题外话------

多谢多谢书友钯碳、我是呆瓜的推荐票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