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群青的‘面试’过程相当顺利,短短的几个小时内,徐云和顾群青便简单的达成了初步意向。

当然了。

这个意向最终能不能转化成最终的o职位,还需要一定的时间。

一来顾群青的竞业协议还没彻底到期,二来则是要有更加可靠的成果发布,以此打消顾群青最后的一丝顾虑。

这个成果最直观的就是

论文。

此时此刻。

洗漱完毕的徐云端坐在椅子上,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是一份已经书写了大半的论文:

《常见信息素结合蛋白与性息素及吡虫啉的特异性互作机制研究》。

“粗产物经硅胶柱色谱(石油醚乙酸乙酯=20:1)纯化得到无色油状液体(3z,6z,9s,10r)-9,10-环氧-3,6-二十一碳二烯(012g,产率85)”

“[α]d20=+152(c237,chcl3);1hnr(500hz,cdcl3)δ:552~529(,4h),295~291(,2h),280(t,j=71hz,2h),239(dq,j=133,66hz,1h),223~220(,1h),209~204(,2h),155~126(,20h),097(t,j=75hz,3h),088(t,j=69hz,3h)”

田良伟之前的那番话确实不是在吹牛,就在徐云和顾群青分别的被接受后,期刊会和作者联系校稿,也就是proof阶段,本土不知道多少人被这折磨的要死要活,有些倒霉蛋在这个环节甚至停滞了小半年都很正常。

等proof结束后一般就到了paynt,从pay三个字母就可以看出,这是一个付版面费的环节。

等你付完票票,最后就是见刊环节了,也叫作onle。

整个投稿步骤说简单也简单,说复杂也复杂。

徐云的论文是通过约稿函附带的渠道投的稿,因此系统中很快便出现了‘aepted’字样,不出意外的话,两三天内便会进入proof阶段。

随后徐云有些悠闲的伸了个懒腰,正准备下两局四国军棋。

然而就在此时,一旁的手机忽然传来了一道提示音。

徐云打开一看,发现是一条微信好友申请:

保持神秘:微博刷到的,买片。

保持神秘:你好,我是科大校宣传部的记者林镇南,上面那条可以假装没看到吗?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