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现存的一些手稿来看。

惠更斯设计的磨镜工具,外观上有些类似古代行刑的刀闸,也就是路易十六快乐架:

‘刀闸’上挂着一个小球,通过外力推动小球旋转,从而对玻璃进行加工。

这套工具制备起来并不算难,也不需要太高的精度。

毕竟在原本的17世纪,欧洲还没开始工业革命呢。

不过与惠更斯设计有所不同的是,徐云对力矩方面进行了一些优化:

一来是加了两根辅助绳,缩短了左侧的偏转力。

二便是先让驴去给发条蓄力,接着再通过发条提供推力,省去了人力的支出。

发条形变产生的能量持续时间很短,但瞬时量级却很大,对于精加工来说是个相当合适的工具。

反正那头驴也是老苦力了,辛苦就辛苦点吧。

说到头还是那句话。

驴再累,关徐云什么事呢?

总而言之。

按照徐云的规划。

整个望远镜的制作耗时,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。

预计在八月中旬上下,便能进行,这是齐格飞的私印,代表着出自名家之手。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。

这架显微镜采用的是类榫卯结构。

也就是全程没有一根钉子,组合后的显微镜却牢固无比,用力摇晃都不会解体。

一刻钟后。

咔咔咔——

徐云将几处旋钮闭合,重重一拍手,对周围众人道:

“搞定,目镜和物镜都装好了,谁来试试?”

一旁的小李闻言,顿时垫着脚尖挥了挥手:

“我我我!”

徐云看了眼这根满脸飞扬的小豆芽。

小李的这幅表情,让他想到了后世老头环发售当天的某些人:

“行,李姑娘,有劳你了。”

在过去的这小半个月时间里。

小李几乎每天都要操弄显微镜,对于显微镜的掌握度已经超过了老苏,堪称这个时代徐云之下的时差不多

当然了。

徐云没做过这种事情,这是他听自己朋友裘生说的。

至于今天捐献样本的对象嘛

徐云抬起头,看向了一旁正在哼哧哼哧给发条蓄力的那头驴,感慨道:

“辛苦了,驴兄”

注:

今晚还有,求月票!

求破4000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